当前位置: 首页 实验教学 实验大纲 正文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作者:时间:2011-05-18点击数: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Application Statistics》

课程代码:D111310 总学时(理论+实践):64

学 分: 3.5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 概率统计

面向专业:国贸、营销、财管、工商、信管 开课单位:应用经济学科

执 笔: 陶靖轩 审 校: 周立军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它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同国际统计实践接轨的需要出发,系统阐述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适应市场经济问题的实证分析和经济管理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总论

1.了解·统计·的三个含义,通过学习统计发展史掌握统计与管理的关系

2.理解统计学的性质和内容

3.掌握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指标和指标体系,

变量和变量值.

4.了解统计测定的四个层次.

第二章 统计工作基本过程

1.掌握统计调查的各种组织方式的特点,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2.了解统计整理是连接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重要阶段,整理的核心是统计分组.

3. 品质分布数列

频数分布列

变量分布列{单项数列

组距数列{等距数列

异距数列

4.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规则。

5.了解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整理的步骤。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了解综合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2.掌握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和利用相对指标进行比较需注意事项。

3.平均指标的种类`计算方法及利用平均指标时需注意事项。

4.反映离散趋势的变异指标种类和计算,尤其是离散系数(变异系数)

的运用方法。

第四章 时间数列

1.了解时间数列概念和种类。

2.掌握计算分析时间数列的动态指标: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

3.了解时间数列的分解方法,掌握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的测定方法。

4.理解趋势外推、自回归、指数平滑等时间数列预测法。

第五章 指数

1.了解指数的意义和分类,总指数中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

2. 掌握总平均数指数的三种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联系.

3. 理解指数因素分析法。

4. 掌握现行零售物价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

5.景气分析及其应用。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

1.理解相关与回归的联系和区别.

2. 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统计检验、预测方法。

3.了解多元回归一般计算原理和预测技术。

第七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1. 掌握单因子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抽样调查与推断

1、 了解抽样推断的意义与作用

2、 熟悉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与抽样方法

3、 理解抽样误差的概念

4、 掌握抽样估计方法

5、掌握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三、课程教学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章总论

统计学发展史、统计学的性质与内容、统计学中若干重要概念

(4学时)

第二章 统计工作基本过程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表和统计图

(6学时)、

第三章 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标准差的应用

(10学时)

第四章 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的种类和编制方法、动态分析指标、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测定、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及不规则变动的测定、利用时间数列的预测

(10学时)

第五章 指数

指数的概念和种类、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和总平均数指数、指数因素分析及应用

(12学时)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

相关的概念和二元概率分布、简单线性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

(8学时验证试验)

第七章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方差分析、正交实验设计、带有交互效应的正交试验设计有分析

(8学时验证实验)

第八章 抽样调查与推断

1、 1、抽样推断的意义与作用

2、 2、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与抽样方法

3、 3、抽样误差

4、抽样估计

5、样本容量的确定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实习》教学大纲
下一篇:《财务管理软件实习》教学大纲

学院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中国计量大学格致南楼 邮编:310018 电话:0571-86914521

版权所有 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1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