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管理体制
4.1.1管理模式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由学校任命中心主任及副主任各一名,中心主任对实验中心的总体运行负责,各专业实验室由实验室主任负责。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学实践,提升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中心在原有“工商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实验室”、“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三个功能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增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实验室、质量感知与行为科学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科研创新实验室”等四个功能实验室,中心结构如图4所示。
图4中心组织结构图
中心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和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督查和行政管理办法,如《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建设规范》、《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管理方法》、《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房开放规定》、《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经济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使用细则》、《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细则》等,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规范化。
4.1.2资源利用
为了提高运行效率,中心统筹调配实验教学资源,所有设备按照功能放置在各实验室,大、精、贵实验设备由专人负责,实行专管共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1)设备设施布局合理,便于实验教学组织需要
中心是经管类所有专业的实验教学基地,承担了全校经管类学生1656人、15门课、103个实验项目的教学任务,2010年以来共接待人时数为19.7万人时,为满足实验教学需要,中心将沙盘模拟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整合在一起,将质量感知与行为科学实验室与科研创新实验室整合,既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又满足了教学需求。此外,中心将各实验室组建了内部局域网,各类教学资源集中在服务器上,便于实验教学组织需要。
(2)资源全校共享,进一步提升资源的效用
中心在资源的利用上做到全校(包括现代科技学院)共享,向全校(包括现代科技学院)各专业学生开放,承担了《标准化概论》、《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市场营销学》、《理财学》、《国际金融与贸易》、《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全校性选修课的以及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学生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承办了我校“挑战杯”、“电子商务”、“管理案例分析”、“财会信息化”、“市场营销”等比赛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三年来,向全校开放6.5万人时以上,真正实现了资源的全校共享。
4.2信息平台
(1)建成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
中心高度重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与信息化平台建设,成功自主开发了具有特色功能的动态综合网站“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门户网站(网址为http://emlab.cjlu.edu.cn/)、“经济与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等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系统,该系统能够充分提高中心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提供全面开放的实验教学条件。
(2)具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
中心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全面开放、重点突破”的原则,建设面向全校经管类学科的实验教学和创新实验公用电子资源,目前,中心的信息化平台电子资源丰富,信息资源总量为270GB左右。中心配备了远程的“E-learning”、“标准化实践教学平台”、“世华财讯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平台2.0”、“世格外贸教学系统”等教学系统,并将有关实验课程的课件、讲义、实验指导和案例等电子资源以及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视频、实验视频上传在中心网站,方便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模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网上教学资源采用分级、分类、分课程管理,资源丰富、结构清晰、使用便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方便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实验项目,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3)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中心信息管理及网站系统,基本实现了网上辅助教学的智能化管理,在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辅助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与管理网上预约管理平台”,支持师生网上预约和现场预约两种,预约成功可优先使用实验室,预约时使用的帐户与校园一卡通内的帐号保持一致,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实验室的有效利用,既方便教师使用,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又提高了系统的集成性。
“经济与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支持教师、学生刷卡上机,并按学期统计、公布教师与学生的上机情况,实现了从实验室的角度对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作用。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具有①远程监控功能:能实时查看机房上机情况,并统计出上机人数、空闲机器及机器利用率;②考勤点名功能:按时记录、统计学生每次上课的正常出勤情况;③机器管理:可远程对机器实行开机、关机、重启、禁用、解禁、锁定、解锁、设置属性、停止计费、发送消息、机房设置等;④查询统计及报表:可进行上机记录、考勤记录、机器状态等查询,必要时(比如:年末)可生成各种统计报表,既提高了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又大大降低了实验人员的年末统计工作的强度。通过该系统可实时记录、查询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学生的出勤率,将实验结果提交教务处和有关二级学院进行监控和考核,完成对实验课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真正实现了实验教学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和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的全方位监管,有效提高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利用率。
4.3运行机制
4.3.1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中心自2006年起,每年9月份接受第三方权威评审机构对实验教学管理进行监督评审,已连续6年获得通过,并获得外部专家好评,切实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1)建立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确立“先进的标准、精密的计量、卓越的质量”的质量方针,按ISO9001国际标准建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编写了《教学质量管理手册》、《教学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教学管理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将与教学质量有关的活动全部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控制,定期实施教学评价、监督评审。
(2)成立QC小组保证课程的建设质量。为了保证课程的建设质量,中心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QM)中QC小组方法,有效借助QC小组的自主管理、全员参与等特点,带动课程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及改革,以每一年为一个大循环,每一个学期为小循环(分为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在每个教学周期拟定2-3个课程有针对性的、小而精的改革项目,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实验教学管理过程及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PDCA循环(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不断总结、改进,实现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现持续改进。
(3)接受第三方权威认证中心对实验教学管理质量进行评审。结合学校教学评估周期和认证中心的有关安排及要求,中心每年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并接受校外第三方权威认证中心的监督评审,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并坚持持续改进理念,不断提高各实验教学项目及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及质量。
4.3.2开放运行情况与管理制度
为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及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中心实施开放式教学运行机制,即各实验室对教师的实验教学实行预约开放;每周二、四两个晚上对学生免费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自主实践教学资源条件。为确保开放式教学运行机制高效有序地运行,本中心制定了《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房开放暂行规定》、《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具体开放形式为以下几种:
(1)计划内的实验教学,由各任课教师先进行网上申请,经审核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与制作类教学实验。
(2)中心及学校的开放性实验项目,学生向指导教师及实验室管理员预约开放实验室,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3)集中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实行教师申请,实验室统一安排实践,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
(4)学科竞赛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由学工办或相应专业申请,经审核批准,实行全天候开放。中心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技术支持。
(5)实验室免费开放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中心每周二、四晚向学生免费开放。
4.3.3教学评价办法
中心制定了《岗位聘任实施办法》,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义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学历、资历、经验、技能等方面综合素质,对教师实行择优聘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激励机制与其他规章制度配套执行,以发挥其最佳效能。中心制定了《岗位职责检查与考核办法》、《教学工作量核算与考核办法》、《管理岗位考核评议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生评教、召开学生座谈会、听课评价及教学检查等措施,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工作质量、师德师风、敬业精神等各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年度考评的主要依据之一,并与激励措施直接挂钩,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激发了教师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将激励作用转化为一种教师自我要求、自我努力的动力,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保持和发扬,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心按照《中国计量学院教学业绩点核算试行办法》、《中国计量学院教学科研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考评。对实验人员的考评内容包括:a、工作态度,b、团结互助,配合协作,c、教学和科研情况,d、实验室建设与管理,e、实验设备维修等。
4.3.4运行经费保障
学校十分重视实验中心的条件建设,为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学校出台有完整的规范性文件与配套措施,主要包括《中国计量学院实验课教师职责》、《中国计量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人员岗位职责》、《中国计量学院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国计量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实施办法(试行)》和《中国计量学院本-硕创新计划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为实验教学的顺利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2010年以来,中心累计投入建设经费332.15万元,其中省示范中心建设经费拨款40万元、2010年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资助90万元、2011年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资助80万元、2012年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资助60万以及学校投入实验室改建和配套经费62.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