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实验室突发化学事故,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故的现场处置能力,保证实验室安全和周边环境安全,迅速有效的控制化学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损害,保证实验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依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体系及职责
2.学校成立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由分管实验室工作校领导任总指挥。依据《中国计量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开展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工作。
3.各学院(中心)成立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置小组,由各学院(中心)负责人任组长。负责本单位实验室化学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的制订、演练;依据《中国计量学院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负责与学校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的联系,及时报送安全信息,接受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的领导,请示并落实上级指令。
化学事故是指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过程中,由于自然、人为、技术或设备的原因而引发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
(2)存放化学品的场所必须整洁、通风、隔热、安全、远离热源和火源。
(3)实验室不得存放大量试剂,严禁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品及强氧化剂;化学品应密封、分类、合理存放,切勿将不相容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品混放。
(4)实验室需建立并及时更新化学品台帐,及时清理废旧化学品。
(1)实验之前应先阅读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了解化学品特性。
(2)在未了解实验反应之前,试料用量要从最小开始。对有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应有的防护措施及发生事故处理方法。
(3)严格按实验规程进行操作,在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少用,或用危险性低的物质替代危险性高的物质。
(4)保持工作环境通风良好。使用化学品时,不能直接接触药品、品尝药品味道、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嗅闻药品的气味。
(5)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易燃有机物。
(6)实验人员应配带防护眼镜、穿着合身的棉质白色工作服、长衣长裤、袜子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7)使用碱金属(钾、钠等)时,应避免与水或含水试剂混合。
(8)倾注或使用易燃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在蒸发、蒸馏或加热回流易燃液体过程中,分析人员绝不能擅自离开。
(9)不慎将易燃物倾倒在实验台或地面上时,必须:① 迅速断开附近的电炉、喷灯等加热源。②立即用毛巾、抹布将流出的液体吸干。③室内立即通风、换气。④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热源。
(10)不应用具有磨口塞的玻璃瓶贮存爆炸性物质,以免关闭或开启玻璃塞时因摩擦引起爆炸。必须配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应保持清洁。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反应迅速,科学处置”的原则。做到“冷静对待、正确判断;及时行动、有效处理;报告主管、通告旁人;控制不住、及时撤离;相互照应、自救他救。
(1)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本单位负责人或实验室主管、社会急救电话及学校报警电话,报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情况、人员受伤情况等;
(2)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及时控制住当前局势,防止事故继续恶化,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学校报警电话:86836110 报警:110 火警:119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校园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①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②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③不要在低洼处滞留。④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2)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3)化学污染: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或用合适的溶剂、溶液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化学冻伤: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5)化学烧伤: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7)吸入性化学中毒:采取果断措施切断毒源(如关闭管道阀门、堵塞泄漏的设备等);并通过开启门、窗等措施降低毒物浓度;正确判断毒源与风向,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救护者在进入毒区抢救之前,应佩戴好防护面具和防护服;尽快转移病人、阻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现场应急救援。
易燃化学品的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扩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必须根据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快速制定控制方案。
③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①围堤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②稀释与覆盖: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③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④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
(1)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制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
(2)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3)正确选择最适合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
(4)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的品名和主要危险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燃烧的危险化学品及燃烧产物是否有毒。
(5)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看到或听到)。
(6)火灾扑灭后,仍然要派人监护现场,消灭余火。起火部门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有关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有关部门和上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1)首先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
(2)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即使在扑救周围火势以及冷却过程中不小心把泄漏处的火焰扑灭了,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也必须立即用长点火棒将火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否则,大量可燃气体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3)如果有压力容器在火势中或受到火焰辐射热威胁,能疏散的应尽量在水枪的掩护下疏散到安全地带,不能疏散的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
如果是输气管道泄漏着火,应首先设法找到气源阀门。阀门完好时,只要关闭气体阀门,火势就会自动熄灭。
(4)贮罐或管道泄漏关阀无效时,应根据火势大小判断气体压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气囊塞、粘合剂、弯管工具等)。
(5)堵漏工作准备就绪后,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罐或管壁。火扑灭后,应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和驱散泄漏出来的气体。
(6)一般情况下完成了堵漏也就完成了灭火工作。如果一次堵漏失败,再次堵漏需一定时间,应立即用长点火棒将泄漏处点燃,使其恢复稳定燃烧,以防止较长时间泄漏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准备再次灭火堵漏。
(7)如果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须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一直到燃气燃尽,火势自动熄灭。
(8)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9)气体贮罐或管道阀门处泄漏着火时,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判断阀门还有效,也可违反常规,先扑灭火势,再关闭阀门。一旦发现关闭已无效,一时又无法堵漏时,应迅即点燃,恢复稳定燃烧。
易燃液体通常也是贮存在容器内或用管道输送的。与气体不同的是,液体容器有的密闭,有的敞开,一般都是常压,只有反应锅(炉、釜)及输送管道内的液体压力较高。液体不管是否着火,如果发生泄漏或溢出,都将顺着地面流淌或水面漂散,而且,易燃液体还有比重和水溶性等涉及能否用水和普通泡沫扑救的问题以及危险性很大的沸溢和喷溅问题。
(1)首先应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如有液体流淌时,应筑堤(或用围油栏)拦截漂散流淌的易燃液体或挖沟导流。
(2)及时了解和掌握着火液体的品名、比重、水溶性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沸溢、喷溅等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灭火和防护措施。
(3)扑救毒害性、腐蚀性或燃烧产物毒害性较强的易燃液体火灾,扑救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考虑到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范围的局限性,在扑救毒害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隔绝式空气面具。为了在火场上能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4)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在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上定范围内的同时,对输送管道应设法找到并关闭进、出阀门,如果管道阀门已损坏或是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然后先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再扑灭泄漏口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与气体堵漏不同的是,液体一次堵漏失败,可连续堵几次,只须用泡沫覆盖地面,并堵住液体流淌和控制好周围着火源,不必点燃泄漏口的液体。
1.各相关学院(中心)及实验室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单位(实验室)的化学事故应急预案。